【QW(WQ)系列无堵塞潜水排污泵】产品简介:
QW(WQ)系列无堵塞潜水排污泵高效节能,结构新颖。潜水排污泵投放市场后以其独特地功效,可靠的质量受到广大用户的欢迎和好评。
【QW(WQ)系列无堵塞潜水排污泵】型号意义:
【QW(WQ)系列无堵塞潜水排污泵】产品特点:
1.采用独特的单片或双叶片时轮结构,大大提高了活物通过能力,能有效的通过泵口径的5倍纤维物质与直径为泵口径约50%的固体颗粒
2.机械密封采用新型硬质耐腐的软化钨材料,可使泵安全连续运行8000小时以上。
3.整体结构紧凑、体积小、噪声低、节能效果显著,检修方便,无需建泵房,灌入水中即可工作,大大减少工程造价
4.该泵密封油室内设置有高精度抗干扰漏水检测传感器,定子绕组内预埋了热敏元件,对水泵电机自动保护。
5.可根据用户需要配备全自动控制柜,对泵的漏水、漏电、过载及超温等进行自动保护,提高了产品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6.浮球开关可以根据所需液位变化,自动控制泵的起动与停止,不需专人看管,使用极为方便。
7.WQ系列排污泵可根据用户需要配备双导轨自动耦合安装系统,它给安装、维修带来更大方便,人可不必为此而进入污水坑。
8.能够在全扬程内使用,而保证电机不会过载。
9.有两种不同的安装方式,固定式自动耦合安装系统、移动式自由安装系统。
【QW(WQ)系列无堵塞潜水排污泵】使用条件:
1、介质温度不超过60℃;介质重度为1~1.3kg/dm3。
2、无内自流循环冷却系统的泵,电机部分露出液面不起过1/3。
3、铸铁材质的使用范围这PH5~9。
4、1Cr18Ni9Ti不锈钢材质中便于是般腐蚀性介质。
5、使用环境海拔高度不超过1000米,超过时应在订货时提出,以便为您提供更可靠的产品。
注:用户如有特殊的温度、介质要求,请在订货时注明输送介质的详细情况,以便本单位提供更为可靠之产品
【QW(WQ)系列无堵塞潜水排污泵】结构图:
【QW(WQ)系列无堵塞潜水排污泵】主要用途:
QW(WQ)系列无堵塞潜水排污泵适用于化工、石油、制药、采矿、造纸工业、水泥厂、炼钢厂、电厂、加工工业,以及城市污水处理厂排水系统、市政工程、建筑工地等行业输送带颗粒的污水、污物,也司用于抽送清水及带腐蚀性介质。
【QW(WQ)系列无堵塞潜水排污泵】性能参数:
【QW(WQ)系列无堵塞潜水排污泵】安装方式:
【QW(WQ)系列无堵塞潜水排污泵】注意事项:
1.泵使用前应仔细检査电缆有否损坏,紧固件是否松动或脱落,泵在运输、存放、安装过程中有无变形或损坏。
2.用500V兆欧表测量电泵电动机相同和相对地间绝缘电阻,其值应不低于2兆欧,否则应对电机定子绕组进行干燥处理,干燥处理的温度不允许超过120℃。
3.该系列泵的安装有固定式和移动式两种。当采用固定式自动安装时,应将链索分别穿进(偏离泵出水口,其连线应平行于泵出水口的)两个吊环螺钉或起吊板中上下起吊电泵。均匀缓慢地沿着导轨下滑,直到自动耦合到位。当采用移动式安装时,先将软管套好,用链索穿进两个吊环上下起吊电泵,注意切不能将电缆当作绳索使用,以免发生危险。
4.泵接通后的旋转方向从进水口看为逆时针转动,如果电泵反转,只需将电缆线中的任何二根线对调一下接线位置即可。
5.电泵的机壳地线必须严格按有关规程接妥,为了保证使用时人身安全,在电泵运行时,严禁在附近安装、人下水做?~或移动,以防万一电泵漏电而发生意外事故。
6.电泵在无特殊情况必须配备全自动水泵控制柜,切勿直接挂电网或使用闸刀开关来接通电源,确保电泵正常运行。
7.不得将电泵长期处于低扬程状态下运行(一般使用扬程不得低于额定扬程的60%),最好能控制在建议使用扬程范围以内,以防电泵因超载而烧坏电机。
8.无自循环冷却装置的泵严禁整体露出水面长期运行,以防电泵过热损坏。
【QW(WQ)系列无堵塞潜水排污泵】维护与保养:
1.电泵应有专人管理与使用,井定期检査电泵绕组与机壳之间的绝缘电阻是否正常。
2.每次使用特别是用于较稠较粘的浆液后,应将电泵放入清水中运转数分钟,防止泵内留下沉积物,保证电
泵的清洁。
3,电泵如长时间不用时应将电泵从水中取出,不要长期浸泡在水中,以减少电机定子绕组受潮的机会,增加电泵的使用寿命。 ^
4.在常规状态下泵每使用300-500小时后应加注或更换油室中机油(10-?30号机油)使机械密封保持良好的润
滑状态,提高机械密封的使用寿命。
5,电泵拆卸、维修后,机壳组件必须经0.2MPa气密试验检査,以确保电机密封可靠。
6,叶轮和泵体之间的密封环具有密封功能,如密封损坏将直接影响到泵的性能,必要时应更换。
木箱、泡沫或纸箱包装,因本泵属于重物只能发物流(需到物流站自提),其它疑问请联系我们。
以上价格含17%税,上海苍茂实业为一般纳税人只能开17%增值税专用发票,开票请提供开票资料。
售后服务承诺
1.产品提供免费维修一年,免费维保期间内如发生非人为原因引起的损坏(不可抗力原因除外),上海苍茂实业将及时免费更换和修理。
2.产品实行终身包修,免费保修期满后买方如委托上海苍茂实业进行维护保养,上海苍茂实业将对设备进行维护更换件(出厂价),并详细列出维保内容。
3.上海苍茂实业本着以客户利益为第一,想客户所想、急客户所急,尽己所能满足客户的要求,做好售后服务。
产品品质承诺
1.上海苍茂实业对产品的质量及交货期负责,产品交货之日起质保期为一年(易损件三个月),终身维护。对于产品质量引起的后果,上海苍茂实业承担相应的责任。如因操作不当引起的后果,上海苍茂实业将以最低成本价对设备进行维护。
2.对所有分供方都进行考察、评审,所有产品的采购都只在合格分供方进行。对分供方所提供的原材料、外购件、外协件都需经过严格复查,检验合格后方准入库;
3.产品制造严格执行“双三检”制度,不合格零件不转序、不装配、不出厂;
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有了时间表
备受社会关注的内外资企业所得税两法合并目前进展顺利,新的企业所得税法草案制订工作正在加紧进行。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已经公布的2006年立法计划,企业所得税法作为今年计划安排审议的25件立法项目之一,有望在8月份提交人大常委会审议。
企业所得税的改革会涉及哪些重大内容?参与企业所得税合并和改革方案设计的财政部税政司副司长王建凡日前透露,企业所得税改革涉及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实行法人所得税。法人所得税在国外是很普遍的。1994年我国税制改革,尤其内资企业所得税按照独立核算企业界定纳税人的,新的所得税将来要走向法人所得税。
——界定国民企业和非国民企业概念。主要针对没有在中国注册的外国企业,怎么界定它在中国的纳税义务。
——实行统一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不管税率水平选择有多高,内资企业、外资企业、不同所有制企业都实行同一税率。
——进一步调整税收优惠,今后税收优惠要更多的由直接优惠转向间接优惠;由过去的区域优惠为主,转为产业优惠为主。这样可以更好地使税收政策体现产业政策,也是今后税收优惠的趋势。
专家认为,中国加入WTO以后,是对税制进行调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点。经过这几年平稳过渡,中国在市场准入方面的一些过渡时间表已经结束,很多领域外资都要进来,而且今后几年市场准入的程度将更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继续实行过多的超国民待遇税收优惠政策,对中国国内的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在竞争上就留下了一个不平等的制度框架。
因此,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建立统一的企业所得税制度很有必要,这对建立公正、统一、透明的市场规则,促进企业公平竞争将起到重要作用。领域中“国退洋进”亟待扭转
在产业界频频上演的“国退洋进”现象已经扩展到领域--在“99%的中国企业没有申请”的情况下,国外企业在中国申请的数量却高歌猛进,而且绝大多数集中在高新技术领域。
根据国家局的统计显示,2005年申请中国列前10位的国家中,日本、美国分别以36221件、20395件位居前两位,同比分别增长19%、26%,位居第三位的韩国、第五位的荷兰和第八位的意大利,其同比增幅更是接近40%。
与国外企业的申请状况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截至2005年底,我国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企业仅为万分之三,99%的企业没有申请,60%的企业没有自己的商标,很多企业处在有“制造”无“创造”、有“产权”无“知识”的状态。
在社会生产和科技水平高度发达的今天,已经成为最具有控制力的生产要素,作为人类智慧的产物,它已经具备了能够与资本分庭抗礼的地位,一个具体的表现则是,在对产业链的控制力上,自主已经远远超越资本。
这一点在高新技术产业表现得尤为明显--核心技术加上就意味着高额利润。英特尔公司拥有电脑核心CPU的设计制造技术,其税后利润达到20%;微软公司掌握了计算机操作系统核心技术,其税后利润更是高达40%。而与此相对应,我国许多年产百万台电脑的企业,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其税后利润不超过5%。
领域中的“国退洋进”表明,国外企业正在通过和利用竞争中国市场,而在大量中国企业普遍落后的情况下,这种格局将会使得中国日益丧失在产业链条中的主导权,而处于被外资压抑和控制的地位。
从表面上看,“国退洋进”似乎是由于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高造成的,但事实上,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体制和环境。一个不可否认的历史事实是,中国的创新体系一直沿用前苏联模式,大学与科研院所是创新主体。
尽管改革开放后技术创新主体已经转向企业,但这种历史原因造成的人才资源不平衡却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一个具体的例证是,几乎70%的科技工作者集中在事业单位,只有20%在本土企业,更坏的情况是,这造成了科研和市场的严重脱节,以至于很多科研院所的所谓发明沦落为“垃圾”。
根据美国小企业管理局曾经作过的一项统计,美国每年70%的新技术是小企业创造的,小企业的人均创新发明是大企业的2倍。20世纪对世界有过巨大贡献的65项重大发明,全都是由小企业或者个人创造,这当中包括飞机、光纤检测设备、心脏起搏器、光学扫描器、个人计算机等等。
这说明,在技术创新体系中,中小企业恰恰是原始创新的主体和源泉,而在中国,这些99%没有申请的中小企业却成为自主创新战略的最大软肋。而大企业应该是组织者和引领者,是集成创新的主力军。美国的GE、IBM,德国的西门子,日本的索尼和松下等大企业不仅拥有强大的原始研发能力,而且还大量吸收中小企业的技术加以改进并实现产业化,和他们相比,中国的大企业做得远远不够。
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除了诉诸这些企业自身之外,还需要一种创新体制、机制和环境的培育,总之,自主创新战略要真正贯彻实施,必须彻底扭转领域中“国退洋进”的困局。领域中“国退洋进”亟待扭转
在产业界频频上演的“国退洋进”现象已经扩展到领域--在“99%的中国企业没有申请”的情况下,国外企业在中国申请的数量却高歌猛进,而且绝大多数集中在高新技术领域。
根据国家局的统计显示,2005年申请中国列前10位的国家中,日本、美国分别以36221件、20395件位居前两位,同比分别增长19%、26%,位居第三位的韩国、第五位的荷兰和第八位的意大利,其同比增幅更是接近40%。
与国外企业的申请状况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截至2005年底,我国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企业仅为万分之三,99%的企业没有申请,60%的企业没有自己的商标,很多企业处在有“制造”无“创造”、有“产权”无“知识”的状态。
在社会生产和科技水平高度发达的今天,已经成为最具有控制力的生产要素,作为人类智慧的产物,它已经具备了能够与资本分庭抗礼的地位,一个具体的表现则是,在对产业链的控制力上,自主已经远远超越资本。
这一点在高新技术产业表现得尤为明显--核心技术加上就意味着高额利润。英特尔公司拥有电脑核心CPU的设计制造技术,其税后利润达到20%;微软公司掌握了计算机操作系统核心技术,其税后利润更是高达40%。而与此相对应,我国许多年产百万台电脑的企业,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其税后利润不超过5%。
领域中的“国退洋进”表明,国外企业正在通过和利用竞争中国市场,而在大量中国企业普遍落后的情况下,这种格局将会使得中国日益丧失在产业链条中的主导权,而处于被外资压抑和控制的地位。
从表面上看,“国退洋进”似乎是由于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高造成的,但事实上,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体制和环境。一个不可否认的历史事实是,中国的创新体系一直沿用前苏联模式,大学与科研院所是创新主体。
尽管改革开放后技术创新主体已经转向企业,但这种历史原因造成的人才资源不平衡却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一个具体的例证是,几乎70%的科技工作者集中在事业单位,只有20%在本土企业,更坏的情况是,这造成了科研和市场的严重脱节,以至于很多科研院所的所谓发明沦落为“垃圾”。
根据美国小企业管理局曾经作过的一项统计,美国每年70%的新技术是小企业创造的,小企业的人均创新发明是大企业的2倍。20世纪对世界有过巨大贡献的65项重大发明,全都是由小企业或者个人创造,这"};